您的位置: 高考 >本文

【新华日报】高考增加体育项目,行得通吗

发布时间:2020-06-01 06:07:31   来源:搜狐教育-高考    作者: 匿名  

原标题:【新华日报】高考增加体育项目,行得通吗

【编者按】

今年的两会,”体育入高考“再次成为社会热点。其实,2014年9月10日的《新华日报》,也就“高考体育”的热点问题开展过讨论,支持声和质疑声针锋相对……亲们,如果你关心学生体质、关心学校体育,不妨看看这篇文章。

何妨让学生选择

高考改革试点,让高考要不要增加体育项目再次成为热议焦点。考与不考,是个难题。与其纠缠,不如让学生去选择。他们是高考的参与者,更应该有选择的权利。

人们反对体育入高考,理由主要有几点: 体育没有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等文化课重要;会增加学生的负担,形成另一种不公平;体育考试难量化不好操作;高考无法承受学生体质下降之重……那么,让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些理由是否成立。

体育重要不重要?

即使是反对体育入高考的人都不会否认体育的重要性,没有健康的体魄,一切都是零。

因此,体育和语数外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都同样重要,体育也应该成为新高考改革方案“3+X”中的X之一。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被忽视,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形成的一种偏见。

体育入高考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,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不公平?

如果是必考科目,争议确实存在。学生的身体素质、运动天赋千差万别,用同一把尺子量到底显然欠科学。至于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,这个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验证。

不过,如果只是那X分之一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
首先,增加体育科目就增加了一种选择,并不会增加愿意选择体育科目的学生的负担;

其次,成为备选科目,并不要求每个人都选择体育,而且提高体育成绩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,就像跑步,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博尔特,这就从两方面确保了公平公正。

体育考试能不能量化?

体育中考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,其操作方式方法已经规范化,并被社会广泛认可,高考完全可以借鉴体育中考的模式。接下来就是该考什么项目?这就要看增加体育高考科目的目的是什么。

为什么希望体育成为新高考方案中的X分之一,根本目的在于借助高考这根指挥棒,提高青少年的体质。

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已经连续二十几年连续下降了,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,谁来保证“少年强”“中国强”?

南理工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介绍,学生体质下降,主要是身体素质下降、体能下降,在各项素质中,耐力素质是关键。对18岁左右的青年人而言,800米、1000米跑能同时考验耐力和速度。教育部近期发布的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(2014年修订)》,将女生800米、男生1000米作为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各年级的必测项目,这样就有了政策支持。这两项测试成绩可以采用全电动计时,比较客观,能保证公平公正。因而,女生800米、男生1000米最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,也最适合成为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X分之一。

其实,借助高考提高学生体质,只是权宜之计。提高学生体质,需要应试教育大环境和整个教育理念的改变,但在这些改变发生之前,体育成为新高考改革方案“3+X”中的X分之一,至少有望成为扼制学生体质下降的有效方法之一。(孙培栋 林华维)

【新华日报】高考增加体育项目,行得通吗

切莫被高考绑架

高考制度在2014年迎来了力度最大的一次变革。但翻遍整个改革方案,却不见“体育进高考”的内容,在青少年体质备受关注的今天,这样的结果让不少人感到失望。

体育跻身高考,成为3+X中“X”的备选项,是不少人的心理预期。在他们看来,似乎只有这样,才能彻底解决学校不重视体育锻炼,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。 可是,靠高考的指挥棒来主导体育的进程,本质上已经偏离了体育教育的实质。

毋庸讳言,体育进高考,的确能让学校更重视体育。但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大环境下,体育进高考的最大可能,恐怕只会把学校体育逼上“应试”之路。届时,我们将很可能看到孩子们放了学还不能回家,结伴在操场上枯燥地跑上几圈,跑完了还要彼此交流经验,怎么摆臂、如何过弯,为的,就是争取把时间再缩短几秒钟。因为老师说了,“你比别人少跑一秒,离北大就近了一步。”这样的场景,难道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?

增强学生体质,是支持体育进高考的最大理由,但在现行制度下,这样的良好期许却很难实现。

在运动中得到快乐,在阳光下健康成长,是体育的本原。但体育进高考,只会把原本阳光、健康的体育活动变成单调、枯燥、无味的应试考核。体育对人格的塑造将异化为对分数的追求,体育的教育功能、社会功能更将无从谈起。

体育锻炼和孩子的身体素质重要,所以体育要进高考。那传承中华文明、修身养性的书法呢?陶冶情操、意蕴悠长的音乐呢?给人以美的熏陶,在艺术海洋里徜徉的美术呢?这些无一不重要,且在当下都没得到应有的重视,按“体育进高考”的理论,莫不是这些科目都要进高考?现实吗?

靠高考绑架体育,可以休矣。增强学生体质的确刻不容缓,但改变体育的弱势地位却并非只有“进高考”这一条路。

在很多国家,体育并没有“进高考”,但他们的国民体质、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,却远好于我国。仔细分析下来,差别就在于成功判定标准是否多元。在内地,能否上一个好大学俨然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有出息。在这样的价值判定体系下,自然是一切围着高考转,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,都很难愿意让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体育锻炼上。按照这样的判定标准,体育即使进了高考,也只可能异化为高考工具,将体育变成孩子的累赘。只有成功的判定标准多元了,才能给体育应有的生存空间,才能让孩子真正在阳光下享受运动的快乐。

现状是应该改,但改革的方向不应是把体育装进高考的牢笼,而应让其找到更好的存在方式。2015年起,高考将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。由此可知,正确的改革方向是要让体育跳出应试模式,成为社会风尚。( 董 晨)

编辑|周慧雪

责任编辑:

本文网址:http://jyqqw.com/gaokao/5462.html
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所有权归中国在线学习网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中国在线学习网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。

网友评价

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前排关注

1145

来自四川省眉山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 ^o^

1145

来自广东省茂名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新帖,留名

1145

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关注

1145

来自山东省乐陵市的热心网友评价:

顶楼主。一直在追帖

1145